
影像【影像課】多重面目的角色美學:解析文學與電影中的人性詭奇與心靈恐懼
馬欣
- 簡介
- 收聽
總集數
8 集
總長度
19 小時41 分鐘
輔助資源
無輔助資源
內容類型
生活品味
內容形式
影像類
出版方
青田藝集/藝集生活
上架日期
2025/08/20 上架
更新狀態
全數已上架
內容簡介
【多重面目的角色美學:解析文學與電影中的人性詭奇與心靈恐懼】
每個好故事都在揭曉我們內心被遮蓋的部分。電影以景物、動線、色溫慢慢帶出人心潛意識的畫面。這次的課程不是要談恐怖片, 而是傑出的劇情片如何釣出我們內在汪洋中的那頭深潛的鯨魚,甚至被自己遺忘的真實感受。 我們將以各種經典電影與小說來深入探討文學與電影中角色的多重樣貌。以及過往電影盛世時如何讓許多角色更具象立體且歷久彌新。(如阿甘、小丑與楚門等)
電影的詭奇美學從早年的德國表現主義,大衛林區的神祕抽象到現今的動畫宇宙如何穿刺般訴說社會的無意識與文化焦慮的縮影。這是一場結合理論深度與文本細讀的電影課程,藉由藝術更貼近人性多重的幽微冒險。
單元介紹
分集內容
01:第一講:群體中的異化與夢境幻覺電影
- 夢境常是潛意識對我們發出訊號,甚至在日常時,我們也常下意識地做出了判斷。這點放在穩電影與文學中就如心靈怪談般,呼應我們所受到的群體暗示與影響,甚至產生個人異化、自我孤立、自我攻擊的狀態。這般虛實交錯的電影往往成為後座力強大的經典之作,讓我們走出迷宮式的社會裡。
02:第二講:榮格心理學綜合了日本怪談美學的電影
- 有如村上春樹的最新小說《城與不確定的牆》,我們常會因為求生意志與自我保護機制,活成了與自己陌生的人,與外界對話的與內在的自我常有著分歧與不同面貌。電影裡有許多這樣的經典故事,甚至成為驚悚名作,讓你走入像怪談作家泉鏡花的世界,這堂課將從電影探索探索內在的幽徑。
03:第三講:對自己鏡像上癮的王爾德悲傷美學電影
- 渴望成為這世上認可的人,充滿照片與銀幕的世界圍繞著我們,四周也充滿了高調且表演性人格的人上位,是這世界帶領我們自戀與自卑,還是我們啟動了這無盡頭的紅舞鞋機制?當打開電腦就充滿獵奇與滑稽之事,市場式微的電影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04:第四講:日本奇幻漫畫為何影響我們的美學至今?解析電影中醜怪亦是美的境界
- 無論是漫畫家柘植義春總能描繪出夢的深淵與現實的邊境、伊藤潤二與楳圖一雄簡直是洞察潛意識的天才。他們超出現實之眼看到的社會與自我,有著社會學家的洞悉力,讓人心無所遁逃,也影響近代的影視作品。
05:第五講:為何超自然題材總是票房常勝軍,這題材如顯微鏡,讓我們窺見人性的樣貌
- 女性在成為創作者後往往能顯露出一個優勢,就是局外人的冷靜觀察。我們雖是這社會的競爭者,但往往同時近距離旁觀了父權的本質與角力而可能成為一個冷靜的洞察者,如果善用這個優勢創造自己的與眾不同。
06:第六講:日本幽玄之心與電影的美學共振,是娛樂也是昇華
- 幽玄,是日本美學中介於可見與不可見、感知與未知之間的詩意空間。日本電影皆在影像中緩緩鋪展一種留白、靜寂與餘韻的美感,讓日常中微小的情感轉折,昇華為一種靈魂的震動。這種「看似無為而深刻動人」的表現手法,不僅是觀影的享受,更是一種對生命境界的邀請。
07:第七講:掌握虛實交錯的大師,創造出人間難得的「真實」
- 幾位電影大師掌握虛實與幽微人心的功力直逼文學家馬奎斯,如今回望他們的作品仍然是獨一無二的領頭羊,能捕捉到人心最底層的幽微,讓其重見光明。
08:第八講:人類正常與瘋狂的一線間,影視藝術最能捕捉瘋狂世界的倒影與真相
- 我們的文明世界看來有秩序,同時各種摩天樓象徵著新的神壇,然燃煤卻是人類的恐懼與自證。這樣KPI的咒語如古代的集體無意識回返。我們的電影如何捕捉到文明背後的野蠻,讓人清醒於集體無意識中?
主講人
馬欣
- 作家
- 影評人
馬欣的其他內容
- 不同登入方式代表不同帳號,請注意官網與 App 登入方式一致,以順利同步購買內容。
- 建議下載 App 以享受更完整地收聽體驗(如:看文稿、下載音頻於離線播放)。App 內若有剩餘點數無法於網站上扣抵,請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