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我奉持的金剛經三個版本(演講剪輯版)
領略佛的空與般若智慧之美
蔣勳
- 簡介
- 收聽
總集數
11 集
總長度
1 小時57 分鐘
輔助資源
無輔助資源
內容類型
文史哲
內容形式
音頻類
出版方
出版方:一刻鯨選 × 聯經出版
上架日期
2018/11/21 上架
更新狀態
全數已上架
內容簡介
蔣勳老師應國家圖書館、聯經出版、人間福報之邀,於2018年11月4日的講座中,分享他所奉持的三套《金剛經》。
《金剛經》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是著名的佛學經典。蔣勳老師於講座中暢談自己與三套《金剛經》的因緣,分享《金剛經》對他人生三階段所產生的關聯,以及「金剛能斷」所帶來的「般若智慧」,盼能藉此講座廣結善緣。
三套《金剛經》版本如下:
- 唐咸通九年敦煌莫高窟大英博物館藏本。
- 高麗崔瑀版本。
- 元雙色套印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本。
單元介紹
分集內容
01:我的「奉持」之道與佛經的流傳
- 讀經三階段:奉持、讀誦、為人解說
- 「能斷金剛」協助「度過」煩惱糾纏
- 佛經仰賴「口傳、筆記」流傳
02:鳩摩羅什的版本流傳最廣的原因
- 魏晉南北朝鳩摩羅什的版本流傳最廣
- 「譯經體」的「音譯」特性與優勢
- 龜茲國鳩摩羅什的時代背景
03:唐王玠版在印刷史上的價值及與玄奘譯本的比較
- 斯坦因將文物從敦煌帶到英國
- 印刷史的重要地位:現存最早的木刻版畫
- 多數信眾因文盲,仰賴聲音記憶
- 首段:佛陀講經的「祇樹給孤獨園」
04:還原生活:經文首段與生命本質的「衣鉢」
- 首段的重要意義:關乎生活的「衣鉢」
- 「乞食」儀式的謙卑與結緣意義
- 「還至本處」:宗教以外的生命探尋與追求
- 什麼是「如來」
05:回歸感覺:南傳佛教的「乞食」與如何安定內心
- 南傳佛教「乞食儀式」法的布施與感覺記憶
-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回歸感覺的真實探尋
06:本質覺悟:「佛陀」是作了「非人」覺悟的「人」
- 肉眼:一般的眼睛視覺角度有限
- 天眼:視覺無法達到的全觀角度
- 慧眼:智慧層面上的推理與思考
- 法眼:宇宙萬物中的本質與規則
- 佛眼:人在本質上的某一種覺悟
07:破除假象的偈語及王玠版的由來與軼事
- 偈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六如」
- 「唐咸通九年王玠版本」的由來與軼事
- 雕版與印刷術簡介
08:唐王玠版的流傳及與我的因緣
- 唐王玠版與我的因緣:父親
- 唐王玠版的流傳:學者文化的「衣鉢」傳承
- 經文「不驚、不怖、不畏」幫助我「度過」
09:高麗崔瑀版的背景與由來
- 高麗崔瑀版與我的因緣
- 旅行抄經之於我的意義
- 高麗崔瑀版的版本差異
- 位高權重的崔瑀的雕經原因
10:元雙色套印版的價值及經文中的矛盾
- 雕給皇帝的精美版本,昭明太子作32分
- 國圖館藏國寶朱墨雙色套印為印刷術的先驅
- 經文中的矛盾一:滅度一切眾生,實無一眾生得滅度
- 經文中的矛盾二:佛陀授記於燃燈佛,但一無所得
- 讀經先讀原典,不讀注解,終能與其對話
- 放下對「諸相」的執著,更能靠近「佛」
11:真言的聲音力量及手抄與經文的對話過程
- 真言(咒語)的聲音力量
- 藉手抄與經文對話
- 三個版本之於我的意義
適合對象
- 面對困頓與糾纏,卻無法突破的你
- 想要進一步提升生命意義層次的你
- 對於佛學、《金剛經》有興趣的你
獲得什麼
- 減輕現下對煩惱與糾纏的痛感,重拾處世的嶄新視角。
- 鬆開對諸事萬物的執念,重檢對生命本質的基本認識。
- 對《金剛經》的版本與經文原典更廣泛的認識與詮釋。
購買須知
【購買須知】
.本課程為講座現場收音的分集剪輯版本。
主講人
蔣勳
-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
- 專業美學演講者,致力藝術推廣
- 曾獲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主持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