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Чернобыльская молитва. Хроника будущего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王亞軒、蕭淳介(朗讀者)

$640

$640
  • 總集數

    55 集

  • 總長度

    無時間

  • 輔助資源

    無輔助資源

  • 內容類型

    文史哲

  • 內容形式

    音頻類

  • 出版方

    貓頭鷹出版

  • 上架日期

    2024/01/16 上架

  • 更新狀態

    全數已上架

內容簡介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

---這是獻給未來人類的一段歷史---


「車諾比堪稱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揚名國際代表作

★歷經十年,超過500位受訪者

★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台灣版獨家收錄林龍吟導演深入核災地區,傳達三十年後的禁區影像

★政大斯拉夫語系副教授鄢定嘉、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陳相因專文推薦


「他們常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在白俄羅斯的重災區,美麗與恐懼交織而生。花朵開放得異常豔麗,果實長得特別碩大,不過,一切都禁止摘採……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都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的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面向,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


看得見的死亡與看不見的敵人

當時蘇聯正在進行一場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對士兵來說,當戰爭結束後,死亡便開始遠離。不過,對車諾比事故的救災參與者,當任務結束後,才是死亡的開始。他們被迫打一場名為核災的戰爭,但敵人卻是看不見的。難以逃離,也無處使力。

他們經常拿廣島原子彈轟炸和自身處境相比。但不解的是,廣島核彈是因為戰爭引燃,但深處絕境的他們,遭此景況,又是為何?


「那不是名為『科技』的錯,最大的問題在於人」

車諾比事故開啟了一扇窗,讓全世界注意到核災,也讓蘇聯人民開始懂得去質疑原本認識的世界。他們彷彿處在一座人造布景,當政府說一切都沒事了,但雙眼所見並非如此。沒有人清楚真正的輻射數字。一切都被隱藏。

如今,這段歷史正漸漸從人民的記憶中消失。但對存活下來的這群人,它從未遠離。即使最後終獲其他國家的幫助,仍無法換回原來的世界。而數十年來,白俄羅斯重災區,在接受支援之餘,也宛如成了各國學者專家研究的實驗室,而人人都是白老鼠。


車諾比32週年,珍貴收錄重災區紀實攝影,見證災難的過去與未來

受災區,今日是何種景象?

2014年來自台灣的記者與攝影師林龍吟導演,宛如二十年前走訪各地的亞歷塞維奇,穿越重重困難,進入「重災區」白俄羅斯東南方。希望透過近30年後的目光,帶領台灣讀者重新審視這場災難。如今這塊禁地,少了人類的居留,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這些美麗、生機蓬勃的自然景觀之外,對此地的居民而言,則負載著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遭遇的過往。

今日白俄羅斯最新的核電廠即將啟用,同時人類也面臨碳排放議題,在恐懼與現實之間,有理性選擇的可能嗎?人總是在歷史中尋找解答,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在文字與影像間尋找答案。


各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莊德仁/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陳玉峯/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鄢定嘉/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副教授兼主任

劉心華/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教授

歐茵西/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蔣雅郁/去過車諾比核電廠兩次但沒死的人

簡義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uedada /《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日本製造:日本廣告人的潮流觀察筆記》作者

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團隊


國際好評

這部復調書寫的傑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導的談話、電視的片段,各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相。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展現。——費加洛報

她從來不只是書寫她的同胞,她關注的是我們所有人。——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單元介紹

分集內容

  • 01:版權宣告
  • 02:書籍介紹
  • 03:作者、譯者與朗讀者介紹
  • 04:目次
  • 05:編輯室報告
  • 06:好評推薦
  • 07:總導讀 亞歷塞維奇的口述紀實文學------聆聽世人的心聲與風塵
  • 08:推薦文1 凝視他人,遙想未來
  • 09:推薦文2 噤聲下的奏鳴、安魂與未來進行曲:亞歷塞維奇的車諾比寫作
  • 10:車諾比的聲音 未來史話+歷史資料
  • 11:孤獨人聲
  • 12:作者自我訪談
  • 13:第一章 亡者之地 獨白:人為什麼要回憶過去
  • 14:獨白:跟活人死人都能聊
  • 15:獨白:記錄在門板上的一生
  • 16:一座村莊的獨白:呼喚親人在天之靈,和他們一起哭,一起吃頓飯
  • 17:獨白:找得到蚯蚓,雞一定很開心;鍋裡煮的菜無法一直傳承下去
  • 18:獨白:無言的歌
  • 19:三段獨白:古老的恐懼及女人說話時男人沉默不語的原因
  • 20:獨白:人只有作惡才會費盡心機,一談到愛反而直截了當
  • 21:阿兵哥大合唱
  • 22:第二章 萬物之首 獨白:古老的預言
  • 23:獨白:月球般的景色
  • 24:獨白:見證耶穌倒地哀號時正好犯牙疼
  • 25:三段獨白:「會行走的塵土」與「能言語的大地」
  • 26:獨白:少了契訶夫和托爾斯泰的人生該怎麼過下去
  • 27:獨白:對鳥布道的聖方濟各
  • 28:無名的獨白──吶喊
  • 29:男人和女人的獨白
  • 30:獨白:不明物體偷偷潛入你體內
  • 31:獨白:談笛卡爾派哲學;一起吃輻射汙染的三明治才不會過意不去
  • 32:獨白:進化成人卻沒成仙
  • 33:封井邊的獨白
  • 34:獨白:渴望角色與戲分
  • 35:老百姓大合唱
  • 36:第三章 醉心悲歌 獨白:原來死亡也可以這麼美麗
  • 37:獨白:生命多麼脆弱
  • 38:獨白:強權大國的象徵與祕辛
  • 39:獨白:人生的可怕往往自然而然就悄悄發生了
  • 40:獨白:俄羅斯人總是需要有個可以相信的東西
  • 41:獨白:無力抵禦大時代的渺小人生
  • 42:獨白:我們都曾鍾情物理學
  • 43:獨白:科雷馬勞改營、奧斯威辛集中營和猶太人大屠殺猶有不及
  • 44:獨白:自由與死得像個普通人的心願
  • 45:獨白:畸形兒也有人愛
  • 46:獨白:唯有為平凡的人生增添點什麼才能了解它的意義
  • 47:獨白:啞巴士兵
  • 48:獨白:「怎麼辦?誰的錯?」是永遠無解的問題
  • 49:蘇聯政權捍衛者的獨白
  • 50:獨白:兩個天使接走了奧蓮卡
  • 51:獨白:一個人竟有這麼大的權力決定別人的命運
  • 52:獨白:犧牲者與獻身者
  • 53:小朋友大合唱
  • 54:孤獨人聲
  • 55:代跋

購買須知

主講人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王亞軒、蕭淳介(朗讀者)

  •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
  • 朗讀者王亞軒、蕭淳介: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聲音》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相關著作:《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二手時間: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譯者:陳志豪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及廣告學系雙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碩士。曾參與合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九年三月份《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九卷第一期《知識和權力的畛域:俄蘇東方學與捷克漢學研究初介》專輯期刊文章〈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維護學術名義暨國家利益〉,以及俄羅斯國際工程院臺灣分會會刊專業文章。


朗讀者:王亞軒

華視配音班結業。一個熱愛聲音工作的玩樂主義者,離開銀行後相夫教女同時從事接案配音工作多年,熱愛拍照旅行美食,也是一個文字工作者, 期許自己持續地用文字記錄生命,以聲音傳達感動。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朗讀者:蕭淳介

政大中文系畢業。讀書人,教書匠,希望能成為好的「說書人」。但願不負文字,用聲音走到 更深、更遠的地方。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猜你喜歡

空屋筆記

楊宗翰|蕭辰倢(朗讀者)

47 集

$250

奇怪的歷史知識增加了!不能只有我知道的趣味歐洲史

Seayu|Vaisha小姐(朗讀者)

35 集

$380

帕帕拉吉!劃破天空的文明人

埃利希.薛曼|蕭淳介(朗讀者)

18 集

$260

用電影說印度

黃偉雯|林凱羚(朗讀者)

58 集

$340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魏明毅│鄭球(朗讀)

23 集

$300

聽完就懂,劉必榮速解俄烏戰爭

劉必榮

4 集

$99 $150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

王志弘(主編)│尹仲敏(朗讀)

63 集

$360

編劇魂

小野|余宗翰(朗讀者)

20 集

$480

台語片的魔力

林奎章|簡小娮(朗讀者)

115 集

$600

異類矽谷

鱸魚

23 集

$400

top